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重新审视教育路上的一点常识

发表日期:2015-3-26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不同的时期,走的路不一样,认识也不尽相同。孔子认为人在四十左右,就会不被外界的一切所迷惑,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可见,只要你不断地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是能够得到一些实质性的真理。

这几天,我结合所见所闻,不由为过去的一些偏见而愧赧,看来,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发自肺腑之言。一个人只有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会离真理愈来愈近,否则,等到被功名利索之心给迷了双眼,就算才智再怎么敏锐,那也未必就能实实在在地让自己成长起来。

上天从来不会抛弃愿意进步得人,只要你在不断地反思并提高自己,总会给你开辟新的途径,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享受更高的见识,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天地万物,可以有各种生存方式,你不必身在这山还望着那山高,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实际上,一路的风景并不见得比那山差到哪里去。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旅行者,用双眼看教育世界的千变万化,随时记录点点滴滴,并不奢望有多大的出息,只希望行走的路上,自己在思想的认识上与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谁让朋友多了路好走呢?

端坐在电脑前,与心灵进行安静地对话,我重新认识教育世界,陡然发现曾经一直以为正确得东西,竟然是大大的错误,生怕忘记,快速记录下来,对别人而言,这可能是小儿科,然相对自己,算是一种鞭笞吧!

曾几何时,觉得教师愈年轻,工作的劲头愈大,自然教育的效果愈好,然而,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教育效果与年龄关系不大,与一个人的心态有关系。我们有许多即将退休的老师,他们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持久热爱,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什么奢华的形式,更多的是激情四射,师生之间在不经意间生成智慧。记得一次专家讲座,在即将退场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最后排竟然做着两位退休十来年的教师,他们显然是自愿来听讲座的,更惊讶的是,拿着个小本本,在认真地做着纪录,这与有些嘈杂得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可见,人只要愿意,随时都有学习的途径。我喜欢与一些老教师谈天,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把一些经验传授,只要你愿意,不会觉得时光飞逝。我说过,在老教师面前,我觉得自己做得特别不够,需要不断地鞭笞自己,否则,一辈子是没办法攀登上最高的山峰。每每想着要松懈时,我都会想到讲座最后面戴着眼镜的老先生。不要以为与老教师有什么代沟,事实上,在基本的教育常识面前,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尤其与不断学习的智者交流,你怎么能够不奋力向前呢?到现在,我依旧难以忘记一天听的两节课,一节课是一位老教师上的低年级语文课,尽管课堂环节特别简单,没有多少花样,用新的课程理念分析,显然没有什么小组合作之类的新鲜玩意,但是一堂课从头到尾,师生都特别投入,坐在后面的听课者也觉得兴趣盎然。另一堂课是年轻教师上的,尽管多媒体课件做得知识点特别多,但是整个过程,教者更多的是充当放映员的角色,没有工作的激情,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这些听课的人都觉得特别紧张。看来,人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这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如果没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算年纪再轻,那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杨署明先生就讲过李吉林老师的故事,说自己三天不读书,可能与李老师谈话就觉得吃力,等到一个月不读书,恐怕就没办法与李老师说话了,为啥呢,李吉林老师并没有放弃学习,在荣誉面前,学习的习惯依旧没有失去,正因为如此,她的情境教学才会不断地发展,想到这里,恐怕任何人都没办法骄傲自满了。

教师的教育效果与年龄并不紧密,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关系有时也是如此。我们常常感叹一个孩子,脑瓜子不错,可就是没办法考出像样的成绩,往往归结为考试制度本身,殊不知,学习成绩有时候与习惯、思想认识、意志品质有更多的联系。这个世界上,特别聪明的人与弱智者仅仅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智力水平一般的,尽管在许多家长的眼里,自家的孩子都是特别聪明的,但事实就是如此,谁也无法否认。孩子的智力水平差不多,但并不影响一个人学业的进步。我发现一个孩子,只要家庭关系和睦,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保持极大的热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趴下,这样的孩子,十有八九都会在学习上得到质的飞跃。我发现,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专心致志,自己的抽屉、书包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做什么事儿都有自己得主见,从来不会在失败面前丢掉阳光般的微笑,就算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女孩,照样能够在学习上名列前茅。相反,如果一个孩子,记忆力超强,但是学习习惯不怎么好,整日里游手好闲,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去处理,而是千方百计地逃避,这样的孩子,学习总是打上折扣,你也不要指望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我们的许多大学生,他们脑子里装着奢靡腐化的思想,宁愿坐在宝马车上,也不愿意沉下心来,为这个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培养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再说说热热闹闹的课堂改革,我们并不是形式做得愈多,声势造得愈大就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事实上,学业成绩并不能代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实际上,我们的改革从来都是在学业上下足了工夫,就没有真正意义上从人的发展立足,认真审视教育改革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人们把学业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唯一标准,这是教育改革之所以走不远的原因所在。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教改新星,但这样的改革有时候是令人费解的,他们总是错误地把立脚点放在考了多少重点上来,似乎这个社会,没有了精英,就无法过日子了。可能我的一些想法,在有些专家学者眼里无法入流,但真正沉静下来,你会发现,人的发展并不是一两张试卷能够衡量的,这方面,社会似乎更加合理,为啥,学校里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你愿意,社会总会给那些勤奋之人创造的舞台,不信,你可以去分析周围的一些成功企业家,他们未必在上学时就那么优秀,可到了生活中,一切都变了,看来,学业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未必就是决定性的。杨启亮先生认为时下的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强调走精英主义之路,忽略了平民主义教育,这一点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与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而且愈陷愈深,如此下去,教育只会愈来愈庸俗化,想来怎么会不令人悲伤呢?孙维刚先生认为教育在课堂上需要学习安静,许多环境干净,如果一切都是乱糟糟的,我们是很难让孩子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

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意义上面前全体,对孩子不以学业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始终对教育充满热情,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的意志品质,及时注重孩子精神层面的引领,和谐的校园一定会笑声不断,鸟鸣花香,阳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