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不能没有劳动的空间

发表日期:2015-4-12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曾几何时,在中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接受劳动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是打小在农村长大的,记得刚六岁那年的暑假,父亲就把一根牛缰绳交到我手里。从此,假期里我便和村里的孩子们一道牵着牛到田间地头找青草。可别以为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有时在空旷的地带,我们几位小伙伴放开缰绳,凑到一边玩一会儿。这时,聪明的牛儿便会一头扎进旁边的庄稼地里。这下,我们就只有挨大人骂的份了。

  遇到阴雨天,大人们有自己的活计,我便举起一把和我差不多高的大油伞,牵着牛,踩着村头的稀泥走向田间。上学的日子里,我也要对这头牛的生活负责到底,白天,母亲把牛用一根长绳子固定在一根小木桩上,牛便在那块坡地上画圆圈,直到把这个圆圈里的草啃得光光的。等到晚上我放学回家时,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牛牵回家。

  在学校里,我们这批孩子也没少干活儿。刚上学那年,学校没有课桌,是老师号召我们从家里房前屋后搜集砖块,在校园里和上泥巴自己把“课桌”砌好,不过幸好有家长和老师们的帮助。每年春天,蒲公英开始开花的时候,我们勤工俭学的序幕就拉开了。这时,老师要求我们满地去挖药草。于是,上学路上,我们要么背着个小筐,或者拎只袋子,边走边在路边找宝贝。就是这个时候,我学会了辨认车前草、定心草、牛儿头草……再大一些,我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树林里耙松毛,割茅草,学校食堂里的柴火全靠我们来解决。

  想起小时候参加各项劳动的事儿并不觉得有什么苦,每每回味反而很有意思。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听我们讲这些事情总觉得那么稀奇?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发展了,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比过去好了,就算是农村里,也没有太多的活儿要孩子们搭把手了。

  另外,家长“呵护”是中国学生远离劳动的主因。现在的家长大都有这样的认识,学生的中心任务就是学习,劳动不是孩子们的事儿。你没见孩子们回到家里,只要做完了作业,就算家里大人再忙,也很少安排他们帮忙。孩子们玩儿的时间再多,家长也不会想着让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甚者,孩子都上高中了,家长生怕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影响学习,于是想方设法去陪读。家里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往往会把家里的生活节奏彻底打乱。家长在孩子学校周围租房子,额外支付更多费用不说,还影响大人的正常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出于一个目的,父母想为孩子创设“最好的学习条件”。于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依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学校空间更有限,现在的学校,能提供给孩子们一点儿劳动锻炼的机会仅有校内卫生值日这一项。校内的活儿少,校外根本不可能让孩子们去历练,学生一出门校长、老师的安全弦就要绷紧。

  虽然过去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今天的孩子们不用再遭“那份罪”,但一定要让孩子们补上劳动这一课。笔者认为,首先要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要让孩子们从小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才是孩子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这方面,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多调查孩子成长阶段的劳动现状,特别是要多搜集典型案例,电视台等媒体单位要切实承担起宣传教育责任。学校可以要求老师组织学生记劳动日记,开专题家长会,适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让孩子们动起来,从家庭入手,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