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孩子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发表日期:2015-4-28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孩子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上周开始,武冈城区各小学一年级招生就悄悄举行。我校附近的几个孩子想进城市学校读书,参加了笔试和面试。笔试成绩合格,但面试成绩不合格未被录取。回来很焦虑的跟我谈及此事,我也感到很纠结。面试老师问了他的孩子四个问题:熊猫最喜欢吃什么?答:蜂蜜。(答案应该是竹叶竹笋)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做什么?答:上厕所(老师的答案是洗脸刷牙)。最喜欢吃什么蔬菜?答:甜菜。让你最痛苦的事是什么?答:写作业。老师批语:智商低、野性难驯。我们再来看一个美国熊孩子的答卷:共产党宣言在哪里签署?答:页尾。拿破仑败于那场战争?答:最后一仗。永远不会吃的早餐是?答:午餐和晚餐。老师给他的创意分是A+。看到“美国熊孩子”的考卷和答案,我为他的“熊孩子”的答案感到心里苦涩、难受。我问他为什么你认为熊猫喜欢吃蜂蜜呢?我喜欢,当然他也喜欢。孩子回答得理直气壮。自己喜欢,别人肯定喜欢,这就是孩子的世界,没有半点虚伪。熊猫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只能用他自己的经验来回答,错当然不在孩子。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人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老师的答案也未必正确。比如我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为何我们要用唯一的答案折腾孩子呢?最主要的是第四问,孩子的答案令老师头疼。一个把作业当成痛苦的孩子老师当然不喜欢了。与其接收一个令自己头疼的孩子,不如趁早拒之门外。孩子最痛苦的事竟然是写作业,从孩子对作业的深恶痛绝,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病在何处。
  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了二十多年,可是我们的教育真的改了吗?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用了《中国周刊》总编助理林天宏几年前的一篇稿子。好奇心起,林天宏找来试做了一下,对照标准答案,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林天宏说:“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出题老师是人才啊”,“听到真相后我眼泪掉下来”,围观的网友纷纷跟帖调侃。
    自己的文章成了语文阅读题,自己做,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不仅拿不到高分,反而只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林天宏感叹自己“幸亏当年没落到出题人手上”。这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又不免有几分悲哀与叹息。中国教育改革倡导了几十年,轰轰烈烈的改革进行了这些年没质的变化,只是量变。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黄冈模式,昌乐模式……这边登台那边下场,走马观花一样。教育没有任何模式可以照搬。教育是一门艺术,在于不断创新,如果教育可以复制粘贴的话,那么所有的学校都可以成为名校,人人都可以成为名师了,大家都能考上读北大清华了。好的教育就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教育的面对的群体是个性鲜明的学生,环境、时间、学生都是不断变化着,如果我们一成不变的复制粘贴,像工厂加工工件一样对待学生,出来的能有多少合格的产品?
我的一位武师同学,现在在市教科所做调研员。他曾经跟我调侃:听他们说的都头头是道,最关键的是我题出到哪里,他们就教到哪里。你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搞改革,而真正左右教学的仍然是命题者,改革只能是空谈罢了。就拿教材改革来说吧,近几年几次改版,但是,命题者根本不看教材,教材里早已删除的内容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年级的考卷上,老师不得不把过去的教材翻出来,为学生补上这些内容。不想加重学生负担也不行了。
纵观我们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导,这种教育只能是禁锢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习型、创新型、合作型人才的培养,而应试教育能真正培养出这种类型的人才吗?孩子说最痛苦的事是写作业,那么最快乐的事当然是不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