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别老拿《红楼梦》说是非?

发表日期:2015-5-1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北大教授韩毓海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由于应试教育影响,有些受教育者读了大量的二手、三手材料及教辅考试资料,却无暇涉及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经典著作。有些中文系的学生,甚至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更不要说《战争与和平》《浮士德》这种西方文学经典。

说实话,韩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宁可在辅导资料上折腾没完,也不愿意让孩子在经典著作本身下一方功夫,这只要走进校园,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我们都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存在。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发现许多学校都在搞经典阅读活动,但从图片上分析,却发现,孩子们手上拿的书完全是不着调的,从这细微的环节可以看出,读经典之书,作为教育工作者,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分之百。更何况,许多老师,他们也不愿意静下心来读点书,有人开玩笑说,当下,由于工作特别忙,只能拿出《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之类的杂志看看,如果是毕业班,每天想要挤出时间来看点东西,那就更加困难了。做不完的试卷,批不完的作业,讲不完的习题,这在毕业班的老师看来是特别正常的现象了。如此,又有谁愿意看那厚厚的《红楼梦》呢?

当然了,不是有些地区中考、高考要考《红楼梦》吗,实在没办法,只能稍微整理一下其中的内容,然后让孩子们稍微记一下,说不定也能够蒙对。反正,每每走进旧书摊,发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名著流动最快,往往在暑假最为盛行,为啥呢,毕业的学生家长马上处理掉,即将上学的孩子需要立刻买上,如此,自然引爆旧书业。

只要稍微翻一下这些名著,十有八九,孩子们只是写了一下名字,里面的内容很少涉及。相反,在这一点上,小学生反而比初中、高中生稍微认真一些,他们的青少年版往往看得比较多。原因在于,小学生尽管作业负担也在加重,至少还有喘息的机会,如果老师在经典阅读上稍微引导一番,许多高年级的孩子是能够读出点味道的。

曾几何时,我们这儿有位小学老师,她带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阅读自己喜欢的以及经典的书籍,这些孩子一旦走进初中、高中,自然在知识面上显得特别广阔。人最大的成功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读书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当然了,读什么书,该怎么读书,如何挤时间读书,这也需要勇气和毅力。

我觉得想要让孩子读书,那老师就得读书,学校得挤出时间让师生享受读书带来的幸福。实际上,想要让一所学校变得和谐文明起来,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不要以为孩子无所事事就是在减负,实质上,孩子们也渴望过上充实而兴奋的生活。我们的一些孩子之所以烦躁不堪,就是没办法静下心来,课堂上瞌睡连连,下课后,乌烟瘴气,就是没办法读点书。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一向倡导身先士卒,自己要求多读一点书,同时,多向孩子们推荐书籍,自然,我买书,孩子们也买书,只要有功夫,孩子们也会挤出时间看书,反而不会有那么多的是非,这着实让许多老师觉得奇怪。

人每天都会有能量需要发泄出去,如果老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兴奋紧张,在课后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安宁,对于校园又有什么不值得留念呢?

但从韩教授的口气中判断,先生似乎对于中文系的孩子没有阅读过《红楼梦》而揪心,这一点似乎有些偏颇,实际上,《红楼梦》真的不适合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年轻人去读,不要老是说什么《红楼梦》能够提高人的文学修养。

这些年来,《红楼梦》的各种版本都略加读读,发现,这本中国人骄傲之书确实不值得那些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去读,否则,一旦误解了,可就是书造孽了。

书中让人看透红尘中的一切,这对于刚刚认识世界的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不值得提倡的,古人还知道“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也就是说,不要老是以自己的见识来强迫每个人都必须如此。毛泽东主席也没有要求年轻人一定要读《红楼梦》,反而让经历了沧桑的许世友去读上三五遍,可见,一部《红楼梦》没有一定的阅历是很难看下去的,只会觉得怎么这里的人都是琐屑之事,没什么意味可言。女孩子在这方面更应该注意,否则,如果把相互乌鸡眼也作为一种美,那就完蛋了。

我小时候就纳闷,《红楼梦》到底有多好看,一部电视剧愣是没看出个头绪来,可能是自己愚笨,没有别人聪明。然而,等到了高中,也很少听到谁谈论《红楼梦》,倒是《水浒》、《西游》、《三国》,男孩子聚在一起说的比较多,连环画也看得不少。不要以为没有《红楼梦》的连环画,只不过很少有人关顾而已。

那时候就有一种不成熟的看法,那就是男孩子应该有大丈夫气概,何必像贾宝玉那样儿女情长,整日里跟在姐姐妹妹后面转圈,到哪里都会没有出息。女孩子们也未必就喜欢大观园里的那些姐妹,原因很简单,谁愿意做病歪歪的林黛玉和虚情假意的薛宝钗,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特别偏爱史湘云的重要因素。

史湘云在《红楼梦》里男女都会特别喜欢,但这部经典,一开始就云里来雾里去,你能指望看到史湘云吗?着实令人怀疑。不要说老师推荐了,就算推荐了,又有几个能够硬着头皮看下去呢?

我是在别人激将法的基础上,在即将上大学之前,才稍微看了一遍的,那也不过是情节知道点点而已,等到了大学,听了南通大学徐乃为教授谈论《红楼梦》,才恍然大悟,明白书中竟然有那么多的道道,着实需要用心去读,自然了,随着阅读的次数变多,才发现这确实一部伟大的名著,值得一生去认真阅读,去反思。

读《红楼梦》,不同的年龄,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没有工作之时,看到精彩的对话会拍案叫绝,等到工作之后,成家立业,才明白,作者什么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都是血,尽管是荒唐言,满纸却是辛酸之泪,你愈是读下去,愈是觉得大观园里形形色色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乃至成了自我灵魂的一部分,融于血,没办法失去。

为此,我买了《红楼梦》目前的各种版本,参阅了周汝昌、邓遂夫、王蒙等名家的评点,多多少少长了见识,也对文字开始考究起来,不知不觉中嫌弃起过去的文字来。也许人就是如此,不必为别人担心,只要你给其一定的空间,他会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的,问题是,浮躁的社会很难让人有工夫坐下来读《红楼梦》这样的精美略加深奥之书。

连书的作者到今天都云山雾罩,又何况内容的多重意象呢?我觉得没有必要强迫年轻人读《红楼梦》,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苛求别人。不要发牢骚了,为什么老是把棒子打在基础教育的头上,既然孩子们已经上了大学,作为教授,你有义务让孩子们在《红楼梦》这本著作上做点文章,如我的老师徐乃为一样,让中文系有点慧根的学生在经典阅读上稍微上劲儿,又有啥不好呢?

推卸自责,基础教育说大学如何敷衍,大学则说基础教育如何变态,殊不知,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何必折腾呢?只要每个阶段,都能够尽可能地改变一些不良现状,这对于教育来说就是福音。大学难道没有时间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我看未必,关键是教授们也得在这方面有造诣,对学生有帮助之力,就像胡适先生一样,否则,周汝昌也不会成为红学大家。

别老拿《红楼梦》说是非,本来这部经典是非已经够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