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如果人人讲规则,道德自然会回归

发表日期:2015-5-3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近日,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出版《公民教育》,意义重大。公民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公共精神和公共文明的建立。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学校中的公民。中小学对学生展开公民教育理所应当。

  上世纪初,胡适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规则是公共社会的基础,是公共生活的基本保障。从国家的法律到组织的规章制度,到公民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都是规则。中小学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精神,必须强化规则教育。

  2001年“9·11”事件,世贸大楼100多层,楼道极其狭窄,为什么多数人会安全撤离?据幸存者陈思进回忆,他从80层下到底层用了一个半小时,撤出2分钟后,世贸大楼就坍塌了。撤离过程井然有序,妇弱者先行,强壮者靠后。陈先生在撤离过程中掉了眼镜,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然立即拾起交给了他。生死攸关时刻,如此从容淡定,井然有序。这就是公共规则和公共文明的作用和魅力。

  试想,上海外滩跨年活动中,如果我们的国民有这样的公共关怀和公共文明,会发生踩踏事件吗?规则意识的缺失,一直是国人文明的软肋。

  中小学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素养,重要内容理应包括: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维护规则、自觉管理规则,概括为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缺乏理想和责任感,是现代学生的通病。表现在行为上,对己不严格,对人不感激,对事不负责,对物不珍惜,任性所为,我行我素;表现在思想上,就是缺乏追求和信仰。青少年违法现象,根本的一点就是缺乏理想和责任心所致。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就要教育学生有高尚的精神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家要孝敬父母,对父母负责;在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学校负责;在外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对自己负责。一个有理想、勇于担当的人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学生公民素养的养成,靠空洞的政治说教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学生主体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历练,提升公共情怀,培养公共智慧,提高服务能力。要以家校委员会为平台,让学生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公德规范言行,用文明美化心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理、育情、导行。同时,加强主题教育和学科渗透,强化校园和社区文化引领,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筑起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