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让“校本研修”真的发生

发表日期:2015-5-9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早晨到拉小的时间是八点,和将军山小学的于斌校长坐在拉小智慧的水池旁边侃一会儿大山。然后到拉小的报告厅签到,分组。上午的主要活动是“破冰之旅”,所有学员分成四个组:西瓜、草莓、橙子、香蕉。我领取的“西瓜1号”。1号,是不是意味着有一些事情都会由我开始?

      “破冰之旅”由于斌校长主持。通过各种形式的介绍、认识、夸赞等,使得学员之间很快地熟识,至少要从外貌上强记住他(她)所在的学校和姓名。“破冰之旅”行动,消弭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促使了合作,增强了信任。关键是通过某种方式,使团队迅速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彼此走近,走进彼此。这种形式,虽不是多么新颖,但值得借鉴和参考:校本研修的形式上,首先要做到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让参与的老师有亲近感,且有收获和教益。

      破冰之后,我们西瓜组在一起讨论两个议题:一是所在学校校本研修中遇到的问题和存有的困惑;二是所在学校校本研修中的创新做法。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共性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校本研修倦怠。这得在研修的时间保障、部门工作整合和激活内驱力上下功夫。

      二是校本研修的组织形式。组织形式不一定都是创新,“拿来”主义也不错,关键是在策划好,落地生根校本化,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是校本研修的制度设计。制度对任何人都公平,制度的初始可能是为了约束人督促人,但应形成一种导向和氛围,最终走向是依附于校园文化。

      小培中心的黄银美书记的三点研修提示值得揣摩:一是带着问题学习,也要善于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方法总比问题多,怨天尤人不是好的应对方法;二是做好传话筒,珍惜每一次的学习,资源就在身边。要互相学习,将好的方案和形式迁移本校的校本研修中;三是有成果意识,重视积累和文字的倾吐。本次研修是一个长期班,最后要出两本书。

      下午是拉小提供的校本研修现场,很朴实、很自然、很常态,他们的校本研修真的在发生。

      首先是吴校长的微型报告《活动性学程,“智慧”课堂送给孩子的礼物》。丰富的内容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呈现出来,让人消化不及,但即使是走马观花,亦能窥得一斑。拉小的课堂改革基于“学程”建设(“发现”学程、“现场动作”学程、“表现”学程、“讨论”学程),即真正地弯下腰,平视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需求适切关照,对课程标准适当应答,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正悄然变化。

      刘校长的语文课《黄河的主人》许是对吴校长微型报告的最好注解。我虽不是语文教师,但也有两点触动颇大。首先是对“黄河的主人”中黄河的理解,拉小的孩子们将其理解为“野兽”和“家”,然后刘老师引领孩子从文本解读中去追寻答案。没有对与错,只有理解的角度不同;其次是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对艄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拓展。对一个孩子来讲,留在其记忆深处的不一定是习得的四字成语,或者1+1=2,更可能的是一个画面。神奇的想象力需要养育,形象生动的画面感最让人难忘。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把他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啊,知识忘了,存留的恰是想象力和画面感。当然,还有教师充盈着关爱的一投足,一个眼神,一次抚摸。

      观课议课环节很常态,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校长的课也可征询和质疑。有的是观点的碰撞,没有对与错,也没有学霸和权威。有的是不同的视角:文本的解读、课堂操作的方式、学科的特质、编者的意图、儿童的兴趣等。特别是课后对上课学生的采编:你最喜欢课堂上哪个环节?给你上课,你怎么上会更好?是真正将课堂的一些评价交给孩子,我想这对老师的启迪和帮助也特别大。关键的是要沉下心去做,终有收获。这种校本研修的方式是基于课题引领的方式,确实是脱离了传统教研的牵绊,走在了研修之路上。

       黄书记最后的提醒很有教益:一是不抱怨,要进行有效的改变;二是研修现场需要抢话筒,讲真话;三是学生评课,课堂慢慢得有孩子说了算。一气呵成,没有问题,没有疙瘩,没有停顿,只能体现才情,而好的教学恰是停留在思维的愤悱之处;四是所有的学科都姓“育”,育人之意也;五是要从研修或课改的执行者、进行者走向管理者、组织者,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一个人做好不如带领一群人做好,需提高课程的领导力;六是教师的研修倦怠需要设法化解,提升研修的内在需求。这和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专家,需要在校内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