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请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发现最美教师吧

发表日期:2015-5-9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型系列

公益活动。活动从2011年持续到2014年,给广大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感动了无数人,乡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015年开始,有的地方开始借用最美教师的称谓,启动了最美教师的评选活动。例如,

据大河网-大河报报道,日前,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启动。此项活动的时间为201559日至6月下旬,过程为推荐、初评、终评、表彰四个阶段。届时,将根据公众投票情况和专家评选意见遴选出10名“河南最美教师”。笔者想问,用条条框框的评选条件能选出最美教师吗?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不由自主想到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读过记者千辛万苦寻找来的乡村教师的故事,心中怎能不感动?。可以说,这样的寻找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感动了善良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凝聚起了社会的爱心和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国乡村教育的希望。

每次读着那些故事,心中的感动就会油然而生;每次读罢那些故事,都会感到他们的的心灵确实最美,他们的人格和师德确实崇高;每次读罢,就不由想,这样最美的乡村教师不是一人,而是一个群体。我以为,正是这样的群体在,我们的乡村教育才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支柱。有这样一群心灵美丽的教师守望我们的乡村教育,孩子们就有了希望的明天。

我发现,这样的寻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这样的寻找过程中,记者通过真实的镜头、图片和文字,向观众和读者多维度呈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生活以及生活条件细节、工作以及工作环境细节、朴实想法和学生热爱他们的真实情况。这样的立体呈现方式发挥了新闻报道的优势,客观性和真实性十分突出。假若一个老师自身缺乏足以打动观众和读者的优秀事迹,那是不可能进入最美教师的行列里的。

我至今还记得一位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马背上的校长”的乡村男教师感人的事迹。现在,我想回头细查资料,简要重复一下他的事迹。他的名字叫徐德光,上世纪50年代生人,17岁开始任教于贵州原始森林深处一所交通闭塞的小学。18岁那年,他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让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地方。后来,他自费卖了一匹马,用来托教科书、教具和生活用品等,碰到雨天,他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学生上学。再后来,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当地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而在没有修这条路之前,当地一位区委书记走了3个小时来到学校,临别时问老徐,你最迫切需要什么,老徐只说了一个字:路。是啊,我国那么多的乡村学校,最需要的不就是地上的路和人们心中的教育之路吗?而这位马背上的校长,不就是这样的开路人和引路人吗?当年,他从马背上摔下来造成胸肋骨折,家人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说: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在我们的社会里,其实还有很多像他一样豁出命为乡村孩子开路和引路的最美教师。所以,我说最美教师不是一人,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

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多不好,待遇也不高。他们默默无闻,普普通通,远离公众视线。要不是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有多少人可以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甘苦和事迹。我想,我们应该用最接地气的类似寻找的方式去发现各地的最美教师,因为通过这类方式发现的最美教师才能得到社会认同。

再看看首届“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条件: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扎根一线,事迹突出,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师德事迹真实、突出、感人;具有教师资格并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特岗教师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中职学校教师应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和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经历。我想对制定这些评选条件的人说,条条框框是有了,但是按照这样的条件,翻阅审理一下地方所报的材料,就真的能坐在会议室里不费吹灰之力、客观、真实、公正地选出最美教师吗?

所以我想,要真正发现最美的教师和最美教师群体,还是尽可能不用基层学校提交材料和专家按照评选条件看材料的方式进行遴选,最好还是打破条条框框,想办法组织人力实地走访调查去发现。只要把发现的内容客观、真实地公布出来,相信观众和读者有能力去感受和判断哪些老师是美在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