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谁赐予劝学生弃考的权力?

发表日期:2015-5-9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近日,有网友在本地论坛发帖质疑称,东城初级中学有班主任劝非莞籍学生放弃在莞中考,并要求学生和家长签署协议。对此,记者昨日从校方负责人处了解到,该校确有30余名非莞籍学生放弃异地中考,但校方并不存在劝学生放弃参考的行为。中考临近,不管该校的回应是否属实,但为了教育GDP而不让学生参考的情况却在其他地区时有发生。

不管这样的消息是否属实,至少在临近大考前,许多学校都会出现参考学生减少的现象,尤其是中考报名之前,细心调查某个地区的数据,你就会发现,中考报名前后,往往人数出入非常大,一方面,一些孩子实在觉得上学没啥意思,自然流失,另一方面,有极个别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像样的学校,也会以休学的名义来让孩子合法下移,当然,也有就是学校为了教育GDP而不让学生参考的情况,可见,面向全体,这本来是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坚定不移践行下去的基本要求,因为种种原因,变得异常复杂起来。

一些孩子觉得上学没意思,说到底,还是师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上存在分歧,一旦孩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对老师存在偏见,选择退学也就不奇怪了。我们都知道,到了毕业班,一切都是那么的直截了当,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在成绩上出了问题,老师也罢,家长也罢,都会处于零忍耐状态,稍有不如意,就会咆哮雷霆,搞得孩子不知所措。事实上,许多孩子生怕考试,生怕开家长会,总觉得这是世界末日,就算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会忐忑不安。

记得有一次开家长会,按照常规自然要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在临近结束时,我有意搞了一个问卷调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家长能够体谅孩子,多给孩子鼓劲儿。事前,我布置了作文,题目是《家长会之后》,没想到绝大多数孩子都特别惊讶,过去只要开完家长会,自己的好日子就算到头来,得到的常常是被吐沫淹死,这算是好的,如果是竹笋炒肉丝,那就惨了。哪里知道,那次许多家长开完会,回家后,还算可以,不是在抱怨孩子学习怎么糟糕,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这对于孩子们而言,那是上天赐来的福气了。我知道,家长往往不会长记性,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在教育GDP无限上涨的情况下,唠叨不停是再自然不过了。

可见,大人的言辞让极少数孩子失去了信心,自然不愿意再继续学习下去。其实,一些孩子之所以成为双差生,一方面,自己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意志力方面也存在问题,更主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暂时性思想混乱,这一切都会导致极少数孩子在临考前不愿意继续下去,选择辍学。

实际上,这对于外地孩子就再糟糕不过了,原因是,由于地区性差异,许多外地孩子明显地在学习上与当地的孩子存在差距,这些外地孩子往往是被差生的,从智力上看,完全正常,学习态度上也不是没有努力,只不过是地区差异,他们与当地孩子的基础不一样,导致学习成绩被迫落后,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如今人口流动比较大,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会自然向较发达地区流动,这种先天性的差异导致许多孩子刚进校门就低人一等,能够杀出一条血路的,那需要花费一般孩子几倍或者几十倍的努力,至于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

我想,国家相关部门不要以为外地孩子在当地就读、考试就对得起外来人口,实际上,从实践效果分析,这些外来孩子常常在校园里并不如意,许多学校的双差生,外地孩子往往占据很大比例,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对于外来孩子都特别敏感,竟然无法拒绝,但也会如刚开始报道的那样,明里暗里让这些孩子知难而退,这恰恰是教育的悲哀。

我觉得什么政策的出台都得有后续工程跟上,也许有人会认为,上级部门只能提指导意见,实体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关注学生的主体,殊不知,正因为上级政策存在漏洞,在严厉考核面前,许多学校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钻政策空子,尤其是生源压力巨大,学校存亡之际,铤而走险博得好名声,从而招收更多的优质生源,从而让学校拥有了生存的空间,可以说,只要存在排名,就会有明里暗里劝双差生退学的现象存在。

每次找一些问题学生谈话,尤其是那些想退学的学生,主要是厌学情绪在作怪,这样的孩子,要么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么上课听不懂,要么考试不理想被大人责怪,……总之,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么奇怪,一会儿一个想法,甚至有些理由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静下心来与之交流,而不是粗暴地给以指责、训斥。然而,在教育GDP追求最大化之时,又有哪个老师愿意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呢?正如有毕业班的老师埋怨道,咋就怎么忙的,整日里如陀螺一样,没完没了,不是研讨,就是上课,要么就是批改不完作业和试卷,而且神经紧张,每次考试,都会悬着一颗心,为啥呢,谁都有进取心,谁愿意比别人落后。

事实上,愈是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愈是有许多事儿缠身,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难以想象的,在毕业班,许多班主任都是被动去处理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思想出了问题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想要从思想上做出点成绩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行的。孩子们思想出了问题,要么是家庭出现变故,要么是青春期的幻想出现,要么是对大人存在偏见,……这一个个问题都需要及时关注,给予正确引导,然而,学校为了教育GDP,常常不加以重视。

思想出现问题了,成绩自然会大幅度下滑,这会让学校、教师、家长头疼,家长是病急乱投医,教师、学校自然是恨铁不成钢,再加上带着分数的紧箍咒,孩子一旦出现厌学情绪,稍微做点工作,如果孩子选择退学,大人以其他途径选择休学,学校、教师也会睁着眼闭着眼,才不管啥呢?

真正意义上要面向全体,这需要学校从孩子身心健康方面去思考,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外地孩子,不能把问题简单化,仅仅以为只要随班就读,就算给外地打工者一个很大面子了。殊不知,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一方面,只能让外地孩子没有成功感,渐渐堕落下去,常常会影响一大批孩子,这对于学校的良好学风形成无疑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这也不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方针政策,与一个都不能少的面向全体是背道而驰的。

实际上,一所学校想要真正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得关心每个孩子,知道每个孩子的特殊需要,这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能够因为教育GDP而做出劝某些孩子退学之类的蠢事来。

到底谁给了学校劝孩子弃考的权力,恐怕谁也不愿意揽这样的责任,毕竟,这样做是不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完全背离了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国家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相向而行。

我觉得国家如果在教育问题上不认真处理,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目标就算在经济GDP上实现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实现中国梦,践行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些需要人的素养给以支撑,然而,教育却一直在功利性轨道上运行,失去了自由王国,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失去市场,可见,教育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到底是要教育GDP,还是要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让劝孩子弃考的权力消失,这需要国家层面给以更多政策的支持,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真正从国家教育方针出发,需要我们的学校真正做到面向全体,需要我们的教师真正关心呵护孩子的身心,懂得孩子的特殊需要,让整个教育大环境和谐起来,这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轨道,值得广大仁人志士深入思考并实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