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垮掉一代”的标签早该撕了

发表日期:2015-5-21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在为年轻人的担当进取、自强自信、向上向善等精神点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客观评价他们的青春。

  5月16日,在武汉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出当前大学生担当进取、自强自信、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调查报告显示,91.7%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诸如抗震救灾、山区支教、环境保护等志愿活动;83.1%的大学生平均每年都会参与公益(义务)活动。超过92%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91.6%的大学生表示遇到跌倒的老人时愿意伸出援手。

  在大数据时代,这是中国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份数字化“素描”。

  数字胜于雄辩。这份在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所高校随机进行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们普遍关心时政、对主流价值文化高度认同、富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文明素质整体较好。这样的价值图谱,显然逆转了舆论对当代年轻人不太乐观,甚至不太友好的精神评估。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对待梦想与秩序的姿态,往往隐喻着这个社会未来愿景的内容与方向。

  90后年轻人似乎总不是那么让人“放心”:比如童年的时候,他们是“小皇帝”,“温室里的花朵”,“娇生惯养的一代”;到了中学和大学,他们成了“自私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缺乏责任心的一代”……如果再加上各种校园欺凌事件、“富二代”及“官二代”引发的社会争议,以及在互联网上发酵的各种“门”——拼爹、拜金、自私、傲慢等标签,似乎随时可以贴在90后年轻人身上。

  不过,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则,每个时代对于年轻人的担心,其实是种热忱的“季节性感冒”:看起来症状百出,不过是成长的小烦恼。谁不曾鲜衣怒马,谁没有过不羁的年华。今天,沉稳踏实的50后、60后、70后,当年,不也是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担忧中走过来的吗?二战后,美国涌现了朋克和嬉皮士,50年代左右的美国人,甚至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不过,欧美文学中迷茫与愤怒的他们,现实生活中却在读书、思考、做义工,始终“在路上”。一代人没有垮掉,一个国家也没有垮掉。远的不说,看看我们的身边。2001年,《新周刊》曾推出专题《80年代下的蛋》,“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明白自己的力量”。彼时,80后被视作最具颠覆性的一代,但今日看来,比之于90后乃至00后,恐怕又显得顺和淡定很多。为什么?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代青春有一代青春的印记。一个人,在年轻时偶有颓靡消沉,不代表一生如此,更不代表一代人如此。

  二则,年轻人身上的问题,容易被放大、被投射。人非圣贤,何况是年轻人?即便你看到的是“问题青年”,就像网友说的,“跳广场舞扰民的不是他们,碰瓷耍赖的不是他们,开黑心食品加工坊的不是他们,建小工厂乱排污的更不是他们……”他们的理想与信仰,不是空中楼阁,总要生长在制度与环境的土壤上。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说得好:“从一个校长的角度、老师的角度,我对他们有信心,80后、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如果说他们现在确实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的话,主要不是他本人问题,看看我们的社会环境,看看我们现在的理想的缺失等等,不只是青年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事实上,即便从具体而微的现象来看,中国年轻人也在奋力奔跑成民族脊梁。从汶川救灾到北京奥运,从上海世博到南京青奥,他们是抵死救人的解放军、是热情洋溢的志愿者,是传递给世界“中国形象”与“中国声音”的鲜活面孔。他们挺起的脊梁,承续着千百年的传统,追逐着新时代的梦想。他们或许有小脾气、小性格,但他们更有大胸襟、大格局。中国公民社会的开篇,总是从这些年轻人的言行举止中开始上演。

  90后的年轻人,在构建并重塑着自己的价值体系与社会认知。他们当然不是完美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他们当然也会继续犯错,甚至还不是“理中客”,因为人生多是在纠错中走向成熟。好在,他们在公序良俗上与我们有着一样的取向。在为年轻人的担当进取、自强自信、向上向善等精神点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客观评价他们的青春。

  当然,知易行难,这些认知上的数据要兑现为行动上的温暖,还需要我们与他们一道,循善而为,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