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谁说到技校学技术是不务正业?

发表日期:2015-6-3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据蒲公英评论网报道:20148月底,王静以高考理科总分537分的成绩(超过当年山东高考理科二本线十几分),收到山东当地某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只要愿意,王静就可以进入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念书。但是,19岁的农村娃王静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极其“叛逆”的决定:放弃念大学,到技校学技术。20155月初,王静因成绩优异和表现突出,成为所在班级第一批被选拔到上海的实习生。实习公司是金属加工业内著名的某日资企业。

看到这则新闻,我隐隐约约看到中国年轻人的希望,在千军万马杀进重点大学大背景下,农村娃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当下的形势,用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来体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举动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说实话,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为此,许多考点旁边的中小宾馆涨价,据说北京日前确定2015年高考的100处考点,“高考经济”也应期升温。记者了解到,各考点附近酒店尤其是中小宾馆预订爆满,价格最高涨幅超七成。不仅是北京一地,携程旅行网数据也显示,近期各地考点周边酒店预订量上涨明显,订房类型也大多倾向于距离考点较近、环境安静的酒店。此外,许多考场周边酒店也为考生们提供了延迟退房、高考营养套餐等定制服务。

也有许多家庭觉得前途渺茫,唯有临时抱佛脚了。据中新网报道:记者29日在中国东北最古老城市辽阳的文庙看到,不少考生手持写着祝词的香烛,走过状元桥,进入庙中焚香,面对孔子雕像顶礼膜拜。以求在考试中金榜题名。在一个红木祈愿台上,写着“金榜题名”4个金字,考生在象征吉祥的红布条上签名,然后挂于台上。由于考生接踵而至,庙中香雾缭绕,经久不散。

可以说,为了高考,许多家长拼了老本,他们渴望孩子能够在考试时拥有一个安宁的环境,渴望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孩子超常发挥,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上个不错的大学,如此,自己脸上有光,孩子的前途也有一定的保障。

王静的父母尽管是农民,但在他们看来,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再说了,能够考上大学,自己在亲戚面前脸上也有光,因此,对于王静的举动,父母亲也是特别的反对。据报道,父母亲是在亲戚的劝说和自己的坚持下才勉强同意的。

可见,高考上大学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这样的理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想要改变,那也得费许多口舌,流许多眼泪才能够改变。

在许多人的眼中,只要孩子成绩能够达到上大学的分数线,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一股脑儿地去学习,也不管今后的工作怎么样,可见,能够向王静这样思考问题的孩子是凤毛麟角。

一个人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就算考取了大学,也不会学出多大的名堂。大学校园里怪事也不少,十之八九都是没有人生目标,只能浑浑噩噩,到头来,几年大学一过,等到走进社会,才明白许多东西都没有学过,那时,再想着去补救,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事实上,许多孩子走出大学,往往就意味着失业,他们才会深切体会到“学好一门技术,一定比上本科还强”的判断是多么的正确。为此,一些有点血性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到社会的某些办学机构去进行短期培训,以便尽快地找到属于自己得工作。可以说,大学尽管专业比较多,但真正适合学生融入社会的却特别少,一方面,有些专业完全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而开设的,大学本身就没有准备,自然学生不会学出水平出来,另一方面,大学的师资也是千奇百怪,考核也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风向标,这就导致许多教师躲在书斋里写研究论文,把课堂教学当做副业来看待,如此,学生能够学出点啥嘛,就算那些研究生,也只不过是老师公司下的廉价劳动力,吃的是草,干的活一点也不轻松,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据媒体报道:程乐迪是东北一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第二学年按照惯例来到北京的实验室学习,也“按照惯例”成了老师创业公司的“员工”。和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一样,程乐迪每天上班打卡,下班回到员工宿舍。只不过,正式员工的月薪接近1万元,她的补贴是每月1200元;正式员工有双休日,她只有每周一天休息,写论文需要时间还要和老师申请。 一些学生面对比较过分的老师,甚至以闹掰了为代价脱离老师的公司。

大学以利益为主导,什么都是教师说了算,学校管理层说了算,就是不愿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有人说,大学不也有就业的压力吗?在我们这个国度,什么事儿都会有方法解决,不是有大学为了提高就业率,要求孩子们先就业再拿毕业证书吗?这样的指令急坏了孩子,忙坏了父母,到头来,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毕业,只能到周边的一些企业来个假证明,证明啥,就是孩子已经找到工作,搞个临时合同之类的东西,如此,学校的就业率解决了,真正倒霉的依旧是一个个家庭。

不要说国内野鸡大学不靠谱,就算985211式的重点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未必能够适合某些企业的口味,原因很简单,一些孩子拿着文凭,可脾气也不小,事实上,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性,自命清高惯了,你能指望其兢兢业业地为公司的未来着想吗?没有担当,谁又会继续努力深造,这恰恰是许多企业对当下人才不满的原因所在。

大学如果不能够从孩子的发展去量体裁衣,往往是流水线式的搞人才加工厂,如此下去,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常常会茫茫然不知所措,就算找到工作,也不会干出啥奇迹来的。一个没有了工作激情,失去了创造动力,在技术上不追求精益求精,你能指望他们不平庸实在是困难。

国人骨子里轻视劳动,从小学时候起,尽管嘴里说着劳动光荣,但也有一些老师把劳动作为惩罚的措施,不要说什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实际上,读书人就应该好吃懒做似乎依旧在主导者许多人的言行。我们的许多单位为啥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尴尬局面,不就是许多人自认为上了什么样的名牌重点大学,就可以不把人和事儿放在眼里,嘴里说起来一套一套的,真正愿意干的事实没几个。

王静恰恰与这些格格不入,她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对技术的渴望特别强烈,否则在黑龙江技师学院也不会被同学们称之为学霸。据报道:2014年秋季,王静进入黑技院机械工程系拥有“22名男生,4名女生”的田中1班学习,成为该班“四朵金花”之一。颇为有趣的是,她因为动手能力强,像个“爷们儿”,被同学称作“女汉子”,人送绰号“静哥”。

一个孩子只要有远大理想,她在哪里都会干得非常出色,这不仅仅是能力和兴趣的问题,更主要是一个人是否有信念的问题。啥事都得强调事在人为,王静用行动改变着人们的看法,也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确实值得每个年轻人去思考。

事实上,一个民族想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应该在职业技术教育上做大的文章,这一点上,无论你是隔海相望的日本,还是欧洲的领头羊德国,他们一直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国内视高考为唯一出路,千军万马杀得人仰马翻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是某些职业学校,也不是在职业技术上做出名堂,搞什么对口高考,完全迎合家长非大学不上的欲望,确实有些悲哀,如此下去,啃老族只会愈来愈多,好吃懒做的人只会增多,这不也是特别奇了怪了吗?

但愿如王静同学这样对自我有清醒认识的孩子愈来愈多,社会也要包容这样的叛逆行为,如此,更多的孩子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三百六十行,行行才会都有状元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