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确实是个问题

发表日期:2015-6-12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日前,《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在上海师范大学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在校青少年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诚信观水平越低,半数青少年认为讲诚信会吃亏。具体表现为: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强度、诚信的契约意识、对因利失信的反感强度均随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下降。在职青年的诚信观水平又低于在校青少年,呈现出逆向发展态势。

虽然媒体评论对《报告》中“受教育程度与诚信水平关系”的看法存不同意见,例如,有评论说“简单地将诚信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挂钩,未免有失偏颇”,但是我认为不管《报告》是否简单地将诚信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挂钩,《报告》所提出的青少年诚信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道理很简单,即便是否定了“将诚信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挂钩”的思维方式,也不能否认青少年群体中存在诚信问题的事实,也无助于我们思考如何解决青少年群体中的诚信问题。

如果说青少年诚信观水平未达到社会期待的高度,或者换个角度说青少年诚信观水平有点低的话,那么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何以会如此。因此,我们讨论问题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做好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工作。

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缺失甚至丧失的现象。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表现,非独青少年群体中才有。诚信缺失甚至丧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思,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和思考诚信道德的重塑问题,呼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坚守诚信美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青少年群体进行诚信教育,就自然成了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问题。

教育是培养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的社会性基础工程。我们今天培养的亿万青少年就是明天公民社会形成的坚实基础。如果在这个层面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那将会给明天的社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道德建设损失和负担。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如果说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确有部分人对诚信认识不清、在诚信表现上存在误区,那也不能把原因简单地归为青少年自身,而主要要站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诚信教育缺失的角度综合分析原因。因为广大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要培养的对象,从青少年思想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现象看、从他们的诚信意识、思想和道德感形成的过程看,青少年群体中实际存在的诚信缺失与培养者之间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关联。也就是说,对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我们有必要联系社会诚信环境看。譬如,学界学术造假、医生收红包、法官吃了原告又吃被告、警察索取好处费等个别不诚信的社会现象会影响青少年的诚信观,个别老年人倒地被路人扶起后反倒讹诈路人的不诚信现象,同样会对青少年的诚信教育起负面作用,家长走后门的现象也会影响孩子的诚信观,而泄露试题、高考移民、顶考、教师给学生暗示答案等等现象也会诱导一些年轻人滋生功利心而看轻诚信修养,官场中的权钱交易、溜须拍马、吃吃喝喝、花钱就能办事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对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效果。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石,这个基石一旦动摇或者丧失,一个人的道德细胞就会出现严重病变,进而会直接或间接地感染社会,会导致社会诚信基础出现巨大的病变,最终会引起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其结果是弄虚作假的泛滥,严重时,会极大地破坏社会公平和公正,会给追求法治社会的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义务和任务。尤其是,作为社会诚信之风的主要建设和维护者,生活在青少年周围的成年人,必须要以身作则当好践行诚信价值观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