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辩证”和“开放”

发表日期:2016-2-22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辩证”和“开放”

                         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这是作者吴晓波在书中的一个观点,我加了一句“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无法真正理解过去的朝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读完这本书,有两个词在脑海中更加清晰“辩证”和“开放”。以前了解“商鞅”、“管仲”、“桑弘羊”“王安石”“李鸿章”“曾国藩”等历史人物,都是在历史课本中,无非就是他们改革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但是也不是出于喜欢研究,全凭因为要考试就死记硬背了。但是在这本书中,从另外的角度对人物进行了解读。放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再去看待他们的各自的作用,我们心存敬意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其实评价一个人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只有把这个人放在大环境下,才能给出一个比较公平的评价。单凭一件事情,难免有时偏颇(非重大事情)。他们的改革和尝试就是社会发展的蓝本,都是历代治国者在经济集权政策上的一次次试验。尽管变革有局限性,好多措施也是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改革前锋,因此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看这本书时,正好家里人在看《康熙微服私访》的电视剧,在结尾的时候,我便用书中的观点和他们进行了交流。“为什么康熙能够微服私访”,“铁桶阵”和“散沙术”的管理结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王安石”,因为他的改革失败,导致了后人不敢轻易改革。“布票”“粮票”“油票”凭票购买的时代在座的各位大多都经历过。但是很少有人去分析当时社会的原因,物资贫乏,政府干预,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还有人常抱怨为什么那时候上面一句话,可以一点不走样的落实到下面,而现在人们的思想很难得到统一。再用“四大基本制度”“四大集团利益”来解释这些问题,就会有个全新的认识。

      2015年是就习近平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他8次踏出国门,登陆亚、欧、美、非四大洲,出访10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在国外42天时间。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习近平主席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着眼,基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和平发展大局、善处利益纷争乱局、开创共同发展新局,唱响中国声音、宣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谱写大国外交新华章。包括教育局推进的“办学思想要开放”的工作,鼓励校长走出去。这也是在阅读“自转惯性”一章中,我产生的一个想法。学校在“自转”同时也在“公转”。强调在完成共性目标的同时,追求个性目标的发展。每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警惕 “孤芳倘若自赏,必醉死花丛中”现象的发生。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无法理解当前的中国,又怎能“育人”呢?无论是“辩证”也好“开放”也罢,都是因为站位的角度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高瞻才能远瞩,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时我们回应社会的必备素质。我们在人的发展方面考虑得过于完美,“全面”和“个性”,用时颇多。但是对社会的发展考虑还欠缺,将来社会的发展将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基础教育就是要筑牢发展的根基,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拼搏的精神、良好的心态,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讲的把人“核心素养”抓牢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