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熊孩子”闹剧背后是“熊大人”出没

发表日期:2016-6-20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熊孩子”闹剧背后是“熊大人”出没

据蒲公英评论报道:近日,南京一所小学门前聚集了众多家长,要求给自己孩子调换班级,或者将班上一名“熊孩子”给予退学处理。原来,该“熊孩子”有攻击其他孩子的行为,引起受伤害孩子的家长的普遍不满。对此,学校表示没有权力劝退任何一名学生,但对家长的诉求会积极回应。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身边多多少少存在“熊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学习品质差,思想品德差,常常在班级捣蛋,与老师对抗,完全不把周围人放在眼里,难怪谈到“熊孩子”,许多老师摇头,其他孩子家长当然不放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熊孩子”一旦在班级出现,引起其他家长的激烈反映也就不怎么奇怪了。我们都知道,“熊孩子”如果存在攻击行为,那是任何老师与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不要说什么大城市,就算我们这样的乡村,一旦家长听说班级存在“熊孩子”,也会苦着脸,要么转学,要么选择换班。可能是乡村人的淳朴,他们遵循惹不起躲得起的做人原则,这往往给学校管理层带来麻烦,生源无形中丢失了,更何况老师们也不希望班级存在这样的定时炸弹。

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下来,几乎每年都会遇到“熊孩子”,谁让我们生活在乡村薄弱学校呢?据学校统计,我们施教范围内,前30%的学生流失殆尽,与之相反的是后30%恰恰能够一个不少的留下来。在这些孩子当中,每个班都有三到四个“熊孩子”,完全牵扯了老师的精力,影响了一个班级正常的运行。

“熊孩子”具体表现分两类,一类是智力有问题,习惯差到极点,这样的孩子整日里懒散到了极点,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搞得老师经常与家长会面,最终也没办法想出注意,只能放任自流;另一类,智力没问题,不仅习惯差,更主要的是破坏力强,这才是老师最头疼的类型,他们不像前一种类型,一个劲儿地捣蛋,三两天消停下来,那简直是奇迹了。

“熊孩子”们,尤其是后一种类型,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整日里担惊受怕,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鲁迅先生把社会上的一种人成为青皮,也就是无赖之徒,那么这些“熊孩子”就有青皮的特性。他们才不怕教师如何的惩罚,一旦犯了错误,要么迅速在你面前保证以后如何规矩,要么昂着头给你英雄壮举,搞得许多稍微懦弱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特别尴尬。

孩子们不要以为有多纯洁,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渐渐地开始沾染世俗势利的习气,完全遵循你强我弱,你弱我强的原则,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身边的老师分为三六九等。“熊孩子”们彼此间存在联系,他们会一代传一代,校园为此没完没了,许多老师在处理“熊孩子”时都不可避免地想起过去的孩子。

记得老婆大人刚带的一届学生,班上“熊孩子”并不少,据说在初二时,整个年级都鸡飞狗跳的,老师们都在说,这样的孩子到了初三怎么得了。有意思的是,本来老婆大人已经带了一届学生,学校本来安排在初一,哪里知道,有英语老师要到小学支教,这下又出现在初三的讲台。可笑的是,“熊孩子”刚开始还挺得意,满以为还是原来的老师教,自可以无法无天,等到发现一切都变了,顿然没有了活气。

据老婆大人回来说,刚走进教室,就有熊孩子向其发出挑战,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用几天,整个班级都消停下来了。有孩子在QQ群里说,没想到遇到了阎王,到了八辈子血霉。

“熊孩子”心中有一杆秤,他们知道学校谁强谁弱。不要以为对孩子无限制的爱就可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事实上,教育有时候应该严慈相济,如此才能真正让一个班级走上正轨。我发现,一流的教育工作者,他应该让孩子有敬畏感,同时,孩子们遇到困难又能够第一时间想到你。真的,一个孩子一生遇到一位优秀的老师确实是一件特别幸运与幸福的事儿。

我们周围有许多能够镇得住“熊孩子”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共性在于对每个人都能够严慈相济,不像少数老师,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往往优秀学生就喜欢袒护,学习滞后的学生就可以咆哮。殊不知,一个真正镇得住“熊孩子”的老师,历届孩子眼里都是特别恐怖的人,你不要以为“熊孩子”之间没有联系,许多毕业的“熊孩子”会主动把老师的信息传递给下一届“熊孩子”。可以说,厉害的老师,不用多说,什么样的班级到自己手上都能够很快调整好,不至于手忙脚乱。

我发现,遇到“熊孩子”,老师们千万不能够草率做出判断,有必要收集各种信息,做到公正评判每件事儿。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在“熊孩子”发出挑战之时,从来不会选择退怯,而是主动应战,男老师可以展示力量,女老师可以展示口才。当然了,男老师展示力量不是支持体罚,而是想办法体现你的力量。女老师展示口才不是侮辱孩子的人格,而是在道理上能够入骨三分。我每年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主动与“熊孩子”掰手腕,当然了,嫩娃娃们怎么是对手,这下好了,你不用多说什么,“熊孩子”一下子就矮了三分。

实际上,治理“熊孩子”,我觉得与家长联系是一门艺术。“熊孩子”的背后都存在“熊家长”,无论是“熊妈妈”,还是“熊爸爸”,他们在教育与处理“熊孩子”时都会出现偏差。有老师反映,本来某个孩子不是什么“熊孩子”,原来,这个孩子有一个不怎么靠谱的父母,结果自己愈来愈猖狂,搞得班级鸡飞狗跳也就不奇怪了。

曾经,我恰好下班,有家长在办公室里与班主任大吵大闹,说什么我的孩子来上学的,不是来受气的,如果谁惹了我家孩子,我会拼命。后来打听,原来自家的女孩子带着一班人到低年级去打架,孩子的父亲不仅不教育自己的孩子,还在一个劲儿地狡辩,试问,这样的“熊孩子”不无法无天才叫怪呢?

糊涂“熊大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与之有话好好说,而不是没好气,与家长交流,好脸色全无,无意中把家长逼向了自己的反面,试问,没有了家校联盟,“熊孩子”如何走上正轨。我们夫妇俩之所以不怕“熊孩子”,关键就在于更多的愿意到孩子中间去,主动与家长交流,定期进行家访,无意中,就把“熊孩子”的蛮劲儿消失许多。记得一次熊孩子家访,我和妻子走进其房间,知道其什么都没有做,没有说什么,主动与家长交流,说孩子有潜能把学习搞好。“熊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过去老师遇到我的父母就是喜欢告状,本以为新老师也会如此,他们明明看到我没有在房间做作业,还是在我父母面前鼓劲儿,如果再捣蛋,实在不像话了。”真的,这孩子在我们手上没有了过去老师说的劣迹,相反在向好的地方进步,家长自然特别感激了。

“熊孩子”闹剧的背后是“熊大人”在出没,我们有必要多加反思,找出解决之道才是关键。“熊孩子”绝不是孤立或者逃避所能解决的,关键点在于到底如何进行教育才能够让“熊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如果教育不当,就算班级没有“熊孩子”,恐怕不用多长时间,也会产生“熊孩子”。尽管我们对“熊孩子”要不抛弃、不放弃,但教育“熊孩子”绝对是学问,有必要形成个案,让更多的“熊孩子”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