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遏制学区房彰显公共治理能力

发表日期:2018-5-4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这个奋斗成就梦想的时代,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依然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日前,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通州区公布今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记者梳理发现,东城、通州实施“六年一学位”,房产登记时间将影响划片方式,租房入学多采取“多校划片”……各区殊途同归的新政,皆是期望以这些政策遏制学区房下的焦虑与失衡,维护教育的底线公平。

学区房之所以成了家长们的心病,无非是一个现实逻辑:在优质教育资源难以一步到位、实现优质均衡的现实语境下,“以房择校”就成了不少家长曲线变通的抢跑路径。这当然不仅是中国式难题,在热映的印度影片《起跑线》中,故事亦围绕择校、学区房、特殊指标等教育资源问题而展开。可以说,2017年轰动全国的所谓“46万一平的北京天价学区房”虽然后来被证伪,但优质中小学附近的天价学区房仍不鲜见。

这个顽疾不仅是楼市调控的焦点,亦是教育发展的痛点。为了疏解症结,相关部门着力颇多。比如,吉林省自2014年以来,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实行优质学校空余学位和优质民办初中部分学位电脑派位,已连续4年做到优质高中指标生比例不低于75%。许多大城市近年来也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择校热度有所缓解。从重点监测的24个大城市来看,2014年至2017年,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比例一直稳定在97%以上,2017年达到了98.7%;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一直稳定在95%以上,2017年达到了97.0%。总体上看,群众对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不过,在更多数量的城市里,粗放的入学政策仍给了学区房生长空间。尽管不少地方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销售广告中使用“名校”“学区房”等违反义务教育平等原则的广告宣传语,但事实上的择校便利依然使学区房成为坚挺的价格高地。学区房一旦成为教育机会投机的筹码,直接带来三重伤害:一是悖逆了《义务教育法》普惠性基本原则,让资本成为教育权利的决定因素。二是助长择校之风,加大家长在义务教育上的恐慌情绪。三是扰乱房地产秩序,提高楼市调控政策成本。可以说,学区房的存在,依然直接决定并影响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时下,北京四区公布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固然是响应教育部提出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应时之举,长远而言也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资格的治标之计。房子不能成为生源跨区择校、无序流动的“通行证”,更不能成为阶层固化焦虑的现实佐证。把这个“拦路虎”给解决了,起码群众在教育公平上的怨言会少些。

当然,除去学区房的标签,一方面要加大学区房背景下入学政策的调整和择校治理,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均衡力度。所有学校都好起来、强起来,家长和学生还会在选择入学的问题上纠结吗?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说的,“择校热”“学区房”老百姓不满意,原因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治本的办法还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大国教育,千头万绪。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我们依然有信心和能力在学区房乱象治理上,彰显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公平之力、智慧之力。遏制学区房下义务教育入学之乱,乃是全社会须合力解决的底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