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校庆公告要展现文化自信也要考虑受众

发表日期:2018-5-17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近日,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的一份骈体文校庆公告走红网络。全文短短900多字中竟标注了81条注释,此外还包括了不少生僻字。公告一经发出,网友对此各执己见、褒贬不一。(5月15日澎湃新闻)

文言写校庆公告,浙江杭州高级中学并不是首创。2016年,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的第一号公告就采用701字的文言来书写。2017年,云南省文山市新市长龚卿别出心裁地用一篇洋洋洒洒的“骈体文”作履职讲话。这些公告一经发布,就立即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文言文具有字词简练、音律协调、意蕴深远的特点。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用文言文创作确实能够反映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但从文告受众的角度来讲,虽然全文有极具温度的注释,但它包括了不少常人无法辩识的生僻字,不少网友就感慨“中文十级”“太高冷”“堆砌辞藻耳”。文告如果令大多数人不能接受,它肯定流传不远、传播不广。

有这样一段文学史,明朝“前七子”和“后七子”先后发起过复古运动。“前七子”在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虽然让人知道了传统的、优秀的古代文学,但是他们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了盲目尊古的道路。“后七子”虽不主张盲目地拟古,但他们遗忘了现实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决定作用。白居易就曾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章要贴近现实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校庆公告如果只是向本省的知识分子和传统文化致敬,那就把公告的受众对象弄错了。湖北日报也曾刊文称,他们将自己掌握的传统文化的技能用错了地方——普通群众需要的不是“不明觉厉”的东西,而是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

近年来,学校或其他社会部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都有共识,有些具有开拓精神的团体和个人也都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优秀文化的传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有些活动的确有哗众取宠之嫌。比如,有的学校举办古代经典诵读活动,往往将侧重点放到让学生身着古代服装上,而不管学生是否将经典文化内化于心;有学校为了打造古意盎然的校园文化,不管师生是否知晓并接受文化内涵,只是一味地请名家用篆书写校训、用骈文写校赋,这种博人眼球的传播方式值得商榷。

文化自信不一定非得用复古这种方式来展现。文化的传承首先是精神内核,然后才是外在形式。文化传播只有用广大人民群众接纳的方式,才能让其内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