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原因何在?

发表日期:2018-5-24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近日,在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校长邱勇郑重地宣布: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该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希望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经常出现。按常理来说,大学生是从有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写作能力应该不成问题,至少不应该出现语病、标点符号有误等低级错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有关媒体报道,即便是国内知名高校新闻专业出身的实习生,其所写的稿件也经常逻辑不清、层次不分,甚至还经常出现语病、错字等。

上述情况的出现,不得不令我们反思——到底是哪一个教育环节出了问题?在我看来,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词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并不高。”中小学阶段是写作的启蒙期,读准字音、写对字形固然重要,但学校也不应忽略对孩子写作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高中阶段应试思想的束缚。高中的语文作文要求写议论文的比例较大,因为写议论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和逻辑。但是,高中语文教育往往将作文“格式化”处理,不少老师强迫学生背作文素材、背范文。学生考试的时候,也尽量用上自己背的素材来让文章显得更加有文采。如此一来,通篇都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逻辑水平则没有提高。

再次是大学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忽视。到了大学,在多数高校的培养计划中,与“写作与沟通”类似的课程寥寥无几,多数不是文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在大学中几乎也就接触不到写作了。即使有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应用写作”这类课程,也多作为非必修课,大多数学生也以混学分的心态来对待。

各个阶段对写作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目前大众所看到的大学生写作能力退化的现状,而这一结果也导致大学生写论文拼贴现象严重、论文缺少逻辑等问题,再加上某些高校对于学生论文逻辑差、语病多多采取“纵容”的态度,这就更加重了这种恶性循环。

清华大学开设的“写作与沟通”是改善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现状的重要一步,而要想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加强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对语文教育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