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杭州学而优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正文

家长陪读,不能只“陪”不“读”

发表日期:2018-5-31 作者:杭州学而优家教网 电话:18968083847

目前,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不少家长在孩子读初中和高中时,就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甚至在孩子读小学时就开始陪读。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而在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在庞大的“陪读大军”中,存在着不少家长盲目、盲从的陪读现象。这也就说明,现实中,不少家长对陪读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陪读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给孩子洗衣、做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认为,陪读就是监督孩子学习,不允许孩子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以便孩子专心学习。但这些都只能称之为“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读。

的确,学生进入初中或高中后,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孩子们的精力和体力消耗也会很大,在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时,往往会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因此,他们需要家长的陪伴。并且,孩子们的自觉性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他律必不可少。从这些意义上看,家长的陪读并非多此一举、毫无益处。

但是,家长陪读如果仅限于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免孩子因处理生活琐事而分散学习精力,或仅限于看管孩子、当监工,这些都只能称之为“陪”。这种单纯的“陪”不仅弱化了陪读的作用,还阻碍了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事实上,“陪”只是陪读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读”,即家长在陪伴的基础上,还要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结伴而行。只“陪”不“读”,家长只是孩子的生活保姆。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做好陪读工作呢?我认为,陪读的正确方式是既“陪”又“读”。“陪”是前提,“读”是目的,但“陪”容易,“读”不易。因此,家长要在“读”字上下功夫,做到“读”具匠心,既要善于察颜观色,根据孩子的喜怒哀乐揣摩孩子的心思,又要勤于交流沟通,根据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孩子的想法。

首先,家长要读懂孩子,为孩子导航。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如果不能及时迷途知返,孩子就会荒废学业。因此,家长要从孩子迷茫的眼神中读懂孩子。当孩子迷失时,要及时为孩子导航,拨开云雾,引领孩子校正航向、迷途知返。

其次,家长要读懂孩子,为孩子减压。孩子读书学习不仅辛苦,而且心苦,承受着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孩子的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释放压力,一根稻草就有可能压垮他们。因此,家长在不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的同时,还要从情绪变化中读懂孩子的想法。当孩子烦躁时,要及时为孩子减压,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

再次,家长要读懂孩子,为孩子加油。缺乏自信是现在不少孩子的通病。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挫折总是难免的。如果不能战胜挫折,孩子可能就会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家长要从唉声叹气中读懂孩子,当孩子委靡不振时,要及时为孩子加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孩子挑战自我,把挫折当作垫脚石,引导孩子振作精神,笑对“风雨”。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因此,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陪读是很好的陪伴。只要家长能够做到既“陪”又“读”,那么陪读就是双赢,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